
活着,才有未来;活着,一切才有可能。"活着"也成为众多餐饮品牌眼下最重要的任务。 ——《蛋二三餐饮》
“在中国,有近1000万家餐饮门店,每年开店超过300万家,关店也接近300万家。平均算下来,每天有近9000家餐厅关门。”
这是2019年中国餐饮行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年底被大家讨论最多的一组数据。不知不觉中,餐饮行业论坛的主题已经从各种“增长方法”转化为“如何活着”,借用白墨老师的观点,“爆红不是昙花一现的爆火,能一直活下去就是爆红”。
每天关闭的9000家店面,也许有大品牌测试性的门店,此处关彼处开,整体不受影响;也有创业者拿3、5年的积蓄孤注一掷,却没有换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2020年,这个数字肯定会继续上升,尤其是很多单店小店,也许要面临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面对考验,增强内功是根本,做好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的餐厅平稳存活。
留存足够可支配现金2019年生意下滑可以说是普遍趋势,在这种局面下,餐饮人极有可能去寻找其他的投资途径谋求高收益,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很多时过于急功近利可能会让人丧失理性的判断,寒冬背景下,任何高风险回报的投资风险都会更高,受益反而更不确定。
所以,务必要留出充足的活动资金,以往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选择关门的餐厅历历在目,那些投资人肯定也坚信自己选择了见效最快的方式。

如果保留有充足的资金,我们能够保证经营的正常运转;即便是出现生意不理想的的情况,也能给餐厅争取到短期改善的机会。否则,真的会出现大家印象中的“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关门了”的悲剧。
改善现状好过继续扩张
2019的生意下滑,我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本来很赚钱,现在变得没那么赚钱了;另一种是本来能赚点钱,现在几乎不赚钱或者在赔钱。
对于规模较大的品牌,可能管用的策略就是边开边关,利润好的店保留,利润差的店舍去;对于小品牌可能下不了这么大的决心,会犹豫要不要关掉,关掉之后是重新开店还是放弃。
持续的开店关店,对资金和运营都是很大的考验,而且每一次新开也是在冒险尝试,与其这样,不如在已经开的店上进行改善。不管是重新进行产品规划还是店面形象更换、推广引流,这样的投入都比新开店面要少,获得反馈的周期也短,更方便及时调整。
植物在逆境时会把更多的能量运输到自己的根部,帮助自己生长出发达的根系,企业也是一样,外界环境严峻的时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建设和改进上来,才能在环境变好时快速地开枝散叶。
多途径获得私域流量品牌永远不嫌自己的名气大,有名气才会有流量,有流量才能有生意。私域流量已经红了很久,但是很多餐饮人还以为这是大品牌、互联网品牌的事情,和自己无关,每天眼睁睁坐等顾客上门,真是让人着急。
流量应该是品牌一直关注的、贯穿日常经营工作的关键点,而不是像以前认为的偶尔做个广告、搞搞推广管一阵子。除了借助平台做推广,每一个餐饮品牌都可以探索自己获得流量的方式。
从头条号、抖音号、微信社群、公众号、微博获取流量,是一些品牌已经收到好处的方式,未来的企业微信更是一个品牌和粉丝的强连接方式。
不管是什么平台,都可以是我们的工具,餐饮人要学着利用这些工具,观望只会看到别人的成就,错过自己的机会。
在流量有限的情况下,你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上次在隔壁家吃饭的顾客今天到你的店里来?存量时代,“抢人”肯定是比过去更加艰难的事情。
重视顾客价值增强粘性据说大洗牌之后,只有位于两头的能够存活:超级大和超级小。超级大的无论是在品牌、供应链方面都有竞争优势,相对抗风险的能力也强,也有更多机会去尝试创新。
超级小的更自由,不受规则约束,就像日剧《深夜食堂》里的小餐馆。这种极小的餐馆能够存活,依赖于顾客的高频复购,我们会发现每一段时间常去的顾客是固定的,顾客和品牌之间的粘性很强。
因为餐厅老板能够根据每个人的要求做出符合个人口味的个性化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绝对是现代很多餐厅的典范。甚至餐厅老板对每一位顾客遇到难题的洞察、给出参考建议,更是与顾客在精神层面的接近。
在被各种形式教育之后,如果有人想继续把消费者当傻子进行“割韭菜”的生意,市场一定会让他们失望的。
总之,“一次性买卖”的餐饮生意绝对会被市场淘汰,每一个品牌都要从小利润着手,兢兢业业地换取持续的利润。顾客价值离不开顾客体验,重视并服务好你的“20%”人群,活下去肯定不成问题。
完善品牌提升竞争力为什么说要完善品牌呢?因为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店不像一个“品牌”,可能有一个注册的名字,有造价几十上百万的空间装修,有几百上千平米的大店面,但是整个品牌的内核是空的。
品牌和人一样,没有内核的品牌,无法让顾客说出来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品牌是竞争的基本单位,如果你的品牌不完整,就可能在很多地方被竞争对手围攻。没有自己的品牌的性格、品牌语言、品牌视觉符号,会很大程度限制品牌的传播。

当然,产品更是品牌的核心。不仅要提供能够解决刚需的产品,还要做到提供更好的、更便宜的产品,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对顾客来讲,高附加值和低性价比的消费场所一定不是首选,他们追求的是极致性价比,这就要求餐厅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对利润做出让步。
很多人都把餐饮行业的创新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改变获得更高附加值,在顾客花钱变得谨慎的时候,做小利润好口碑的战略一样会赢得市场,像小米的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
解决用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体验去满足顾客需求的问题,不会是只注重产品或者服务、环境、场景的单一角度竞争,是大小品牌都要面临的考验。
学习赋能打造持久生存力前几年,大部分创业的餐饮人都能有不错的收获,不用管什么品类品牌,只要开个店,甚至老板一个月不去店里一次,也能坐着收钱。
但是从去年开始,这样的老板开始着急焦虑,走投无路。如果你的餐饮品牌刚好是在上涨趋势时创立的,一路顺风顺水走到现在,就是“靠好运气”活了下来。如何把暂时的好转变成长久的好运气?只能是创始人和团队的不断学习。小白创业的,需要把自己武装成“餐饮老兵”。很多老字号在新的潮流中被淹没,你的实力肯定比不过老字号,如果再不学习趋势和潮流,一定会在行业洗牌结束之前被吞掉。有调查显示,倒闭的餐饮老板每年参加交流学习的的频率是不到2次,而经营良好的餐厅,老板每年要学习培训4次以上。
餐饮行业,需要不断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顾客群、流行文化、消费理念的改变,都是品牌面临的挑战,打造持久生存力,才能走过当下走向未来。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有一些餐饮企业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开始进行改善,我觉得发现问题是好事,能够尽早思考规划。如果实在走不下去,及时止损也是明智的选择,用行内人的话说,“有些店本来就不该开”,客观地认清自己比盲目坚持更重要。
2020年马上来临,明年的这个时间,希望你们还奋斗在餐饮行业里。不管是我们餐饮人还是餐饮品牌,都能找到机遇,走得更远!
爆红不是昙花一现的爆火,能一直活下去就是爆红。面对寒冬,练好内功。
